English

从“解放”到“奥迪”

1999-09-24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伴随共和国的脚步成长起来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,被称为“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”。“一汽”的发展,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象征。

“一汽”是建国初期国家投资在长春建立起来的。50年代初,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创业者,在全国6亿人民每人1元钱的支持下,靠着我们自己的力量,只用了3年的时间,就在日本侵略者一个细菌工厂的废墟上,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,结束了中华民族汽车工业“零”的历史。

改革开放,国门敞开,使人们不仅了解到世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,也认识到:三十年一贯制的解放牌汽车,除了外型显得陈旧、呆板,发动机的性能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,曾经立下历史功勋的“解放”,该换型改造了。“一汽”职工依靠自己的力量,艰苦奋斗,再创新业。1987年,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第二代“解放”车,源源不断地开出了装配线。许多到一汽来参观的外国专家了解到,这样浩大的改造工程仅仅用了4亿元,相当于外国专家设计需要的1/6,都吃惊地说:了不起!世界罕见!

生产中国轿车一直是“一汽”工人的愿望。50年代后期,他们硬是用双手敲出轿车外壳,制造出我们自己的“红旗”轿车,但总共生产了1500辆。而几乎与我们同时起步的日本,在这段时间里,以轿车为支柱产业却带动了经济腾飞。“一汽”工人决心要挑起批量生产国产轿车的重担,为中华民族争气!他们坚持技术引进和自我开发相结合,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建厂,并选择大众公司有时代特点的“奥迪”轿车造型。现在,国产“奥迪”已经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。

我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起步,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。1956年,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。从1953年到1983年的30年间,全国汽车产量约24万辆,产品几十年没变花样。一直到“八五”期间,汽车工业才真正迈开了大步。通过引进技术、利用外资和企业联合,我国的汽车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。1987年全国汽车生产量是1958年的29倍。1989年,我国有上千辆大型客车远渡重洋销往国外,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震动。进入90年代,中国汽车工业翻开了新的一页。汽车产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,1996年达到150万辆。“八五”期间的汽车产量为“七五”的2.3倍,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.3%。全国500家工业大企业中的前10家大企业,有3家是汽车企业。“八五”期间,我国对汽车工业的投资是前40年投资总和的2.2倍,汽车产量在世界排名第11位,摩托车产量居世界第一。

随着对汽车工业投资集中度的提高,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,我国的汽车工业已形成了初步的经济规模。“八五”末,轿车、客车、货车三大类产品前三家产量的集中度,均已达到80%以上。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、设备和资金,产品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,产品结构趋向合理,国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达92.2%,基本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。

近几年,在已经被确定的支柱产业中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已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汽车工业。现在城乡之间的客运,粮食、副食、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等的运输,主要是靠汽车来完成的。根据规划,到2000年,汽车产量要达到300万辆,轿车要占总产量的一半。中国的汽车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